酸菜製作列入鄉土教學 喚起記憶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大里報導
2009.04.07
台中縣大里市曾是「酸菜王國」,近來部分學校將此作為鄉土教學,並邀請方耆老林永達解說,希望莘莘學子將此由盛而衰的地方產業「酸菜」製作,以喚起記憶。
曾擔任大里杙老街文化促進會長的林永達說,酸菜的原料是芥菜,又稱長年菜,早期大里市由於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日治時期就陸續有人種植芥菜,並加以醃製成酸菜,而在民國四、五十年代最為興盛,當時大里所產製的酸菜,足以供應全省,由此可見產量之多,也為大里贏得了「酸菜王國」的美譽。
林永達表示,由於芥菜無法於一處地點連續種植幾年,民國五十三年間,大里所生產的芥菜得病無法包心,品質不佳,使得芥菜逐漸從大里絕跡,轉而到雲林一帶種植。
據暸解,大里雖然從五十年代後期就不再生產芥菜,但仍有部份農家從南部載運芥菜回來醃製,由於酸菜桶必需利用手工打造,利用酸菜桶醃製的風味特別好,成為大里市的特產。
如今已經沒落,逐漸淍零。因此,鄉土教學將有助益喚起大家的記憶。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8.02.16
春節走春新點后里環保公園花海綻放2014.01.23
靜宜大學首創NVDA正體中文版報讀軟體2015.02.09
周崇琦接任大里區公所區長2010.11.25
中縣選前最後衝刺2014.03.04
大甲館李姓課員遭記過二次並調離現職2017.08.16
台中酒店砍死酒客兇嫌落網2013.09.27
好友結伴飲酒分別酒駕遭同警查獲送辦2016.01.29
教育局與靜宜大學攜手助體育班生探索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