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6
Saturday
18:24

新竹市先賢入祀鄉賢祠典禮3/27日舉行

台灣新聞網記者許立昌/新竹報導
2009.03.16
為表彰王世傑、鄭用錫、鄭用鑑、鄭崇和、林占梅及徐立鵬等六位先賢們對新竹市開拓及各項文化教育貢獻,新竹市政府於孔廟規劃設置鄕賢祠。在市長林政則、民政處長賴誌祥及宗教禮儀科同仁的努力下,新竹市鄕賢祠已規劃完成,將於3月27日上午8時至12時於新竹市孔廟舉行入祀儀式,讓後代緬懷先賢們對新竹市的貢獻,歡迎先賢後代子孫及市民踴躍參加。 林政則指示民政處於鄕賢祠內規劃陳列六位先賢的事蹟介紹、畫像,並有中、英、日三種語言簡介,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民眾,都能了解先賢的事蹟,彰顯對先賢們的尊敬之意。 民政處長賴誌祥指出,新竹市早期位於林森路之孔廟(建於道光四年)原設有鄉賢祠,後因遭日本人強制拆除,至民國47年於現址重建後即未再設立鄉賢祠。為表彰先賢們對新竹市開拓功績及各項文化教育之卓越貢獻,市府決定重設鄉賢祠,並將王世傑、徐立鵬、鄭崇和、鄭用鑑、鄭用錫、林占梅六位對地方有重大貢獻人士,舉行入祠大典,接受後代緬懷,同時亦讓市民瞭解先民開擴新竹時篳路藍縷的辛勞,以不忘先賢們對新竹市的貢獻,對後代具有教育及啟發意義。 六位鄉賢簡介如下: 王世傑:泉州府同安縣人,明鄭時來台,獲准開墾竹塹,王世傑對農田水利特別重視,修建隆恩圳,灌溉農田約四百甲,奠定新竹農田水利建設基礎。他同時也捐地修建東瀛福地、新竹城隍及竹蓮寺等,讓移民在心理上獲得庇佑。 鄭用錫:乾隆五十三年生於竹塹北門外,考取進士三甲及第,是開台以來首次登科的台籍進士,因此人稱「開始進士」或「開台黃甲」。鄭用錫曾在明志書院主講,致力於教育事業,深受地方人士愛戴。同治十一年詔准入祀鄉賢祠。 鄭用鑑:生於乾隆五十四年,道光五年考中拔貢,成為北臺地區首位拔元。鄭用鑑也在明志書院主講,積極襄助兄長鄭用錫於地方建設,著有「易經易讀」三卷等。光緒二年奏准入祀鄉賢祠。 鄭崇和:生於乾隆廿一年,乾隆四十年渡台,在後壠教讀,學養兼具,深受地方推崇。竹塹建文廟時,樂捐巨款,道光十二詔准入祀鄉賢祠。 林占梅:道光元年出生於竹塹西門,聰敏穎悟,常以財救人濟世,人稱有「東漢八廚」之風。林占梅熱心於竹塹地區文教事業的推展,潛園完工後,由他主持,對具有才藝者,多奉為上賓接待,著有「潛園唱和集」等。 徐立鵬:生於乾隆9年,祖居廣東惠州府陸豐縣,乾隆26年(1761)左右,隨長兄及昆仲結伴渡海來臺營生,由舊港入竹塹,開基拓殖,墾區遍及新竹市北區、新豐鄉、竹北市、湖口鄉、新屋鄉、楊梅鎮等地,是客家人大規模入墾新竹地區的第一人。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