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開發菇類生產替代介質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峻/中興新村報導
2009.03.12
農委會農糧署表示,臺灣菇類生產,以木屑太空包為主要生產方式,為減少木屑使用量,該署已委託學術單位開發木屑太空包替代性材料,並研發木屑太空包回收再利用,初步成效良好,未來將推廣產業使用。
農糧署說,菇類為台灣重要產業,除傳統之香菇、洋菇及木耳外,近年並研發多種新興菇類,如杏鮑菇、秀珍菇、舞菇、珊瑚菇、鴻喜菇及巴西洋菇等。
國內菇類生產以香菇為最大宗,97年產量4,227公噸,近年來,國內生產洋菇及巴西洋菇,皆使用稻桿為介質利用栽培床培育,香菇及其它菇類生產以太空包栽培為主,並以木屑混合約10%之棉仔殼或玉米芯為介質。
農糧署說,為減少木屑使用量,該署自96年起即委託學術單位研發以牧草(如狼尾草)、玉米桿及青割玉米等太空包替代性介質,栽培木耳、平菇屬(如秀珍菇)及金頂側耳屬之菇類(如珊瑚菇),已獲得穩定成果,木屑替代率可達30%以上,不僅對出菇無不良影響,且單位產量高於目前之木屑太空包約25至48%。
子實體營養成分也與一般栽培無差異,該署將於今年進行產學合作計畫,將研究成果授權產業界使用,並委託研究開發回收之木屑太空包再利用栽培於其他菇類之技術,以減少木屑之使用量。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8.04.16
山地兩少女偷機車警方逮捕2015.03.17
小英之友會建議民進黨摒私怨2012.09.13
草商新任校長黃維賢拜會縣長李朝卿2011.07.26
草屯警分局辦守望相助隊研習訓練2011.12.23
信義踏雪尋梅賞梅期將進行交通管制2011.09.04
第1屆歐克盃全國桌球錦標賽 草屯盛大舉行2015.03.05
2015燈會開展南投檢討20142008.10.29
草屯警方警力維護縣運動會比賽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