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腫塊可能是鼻咽癌警訊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大里報導
2009.03.04
一名中年男子的頸部突然有腫塊,到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大里仁愛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出罹患鼻咽癌,目前正接受化療中。
這名男子從發現腫塊,到確定罹患鼻咽癌不到兩週的時間,該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正勳呼籲民眾,若有類似症狀要立刻到醫院檢查,切勿延誤就醫,確保身體的健康。
這名年紀約四十歲的中年男子,身材壯碩,日前頸部突然有腫塊發生,隨即到大里仁愛醫院耳鼻喉科檢查,經鼻咽內視鏡檢查及切片,並於隔週進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這名男子的頸部淋巴結已呈中央壞死現象,最後依據鼻咽病理組織切片結果,確定為鼻咽癌。
現在已轉介至腫瘤治療科進行後續追蹤治療。由於這名男子並沒有鼻咽癌的家族病史,而且從發現腫塊到確認罹患鼻咽癌,只有短短十多天的時間,張正勳提醒民眾,對於這種症狀千萬不能大意。
張正勳表示,鼻咽腔位於口腔上端和鼻腔後方的交界處,正好在頭顱中央,因為位置相當特殊,所以早期鼻咽癌不易診斷,唯有民眾本身提高警覺才能及早發現。鼻咽癌好發於四十至五十歲的壯年期,是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各省與台灣地區常見的癌症,是台灣地區十大癌症之一。
依據統計資料,台灣地區男性每十萬人每年罹患鼻咽癌人數為7.7人,美國為0.63人,日本為0.27人。
張正勳說,發生鼻咽癌的原因包括許多因素,經過研究結果顯示可能與遺傳因子、EB病毒感染、環境因素有關。
鼻咽癌的症狀包括有:頸部腫塊、鼻涕或痰帶血絲、鼻塞、濃鼻涕、耳塞、耳鳴,以及聽力障礙等等。
醫師診斷時首先從病人的症狀判斷,然後再了解病人是否有鼻咽癌家族病史,必要時實施鼻咽癌內視鏡檢查和鼻咽病理組織切片,即可確定是否罹患鼻咽癌。
張正勳說,如果民眾發生持續性流鼻血,特別是好幾個月流鼻涕或痰液有血絲,單側頸部淋巴結腫塊,以及單側耳鳴或耳悶塞感,而且祖籍為福建、廣州、香港、台灣者,就有可能是罹患鼻咽癌,一旦發現這些症狀,應該立即接受耳鼻喉科醫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遠離鼻咽癌對健康的威脅。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6.04.02
台電配合減碳政策進行環境友善降載2010.01.29
太平黃金水果「枇杷」 春節後成熟上市2015.02.16
林佳龍肯定春節魚貨蔬果供銷穩定2012.11.06
水利署結合民間認養河濱休閒場地有成效2009.02.23
拈花微笑聾劇團3月7日台中獻藝2010.10.02
陶板屋發起萬本童書大募集活動2015.04.02
柴油車加裝濾煙器污染減量成效佳2014.02.11
農試所輔導開發全面提升地瓜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