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夏族矮靈祭登錄為苗栗縣無形文化資產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義雄/苗栗報導
2009.02.25
全台灣最負盛名的原住民祭典,賽夏族巴斯達隘(矮靈祭);苗栗海線地區民俗活動,後龍攻炮城、竹南中港洗港;代表客家傳統音樂的「客家八音」,四項由苗栗縣政府公告為苗栗縣無形文化資產。
國際文化觀光局今日只出,賽夏族巴斯達隘的形式完整,二年一次的連三日徹夜舞蹈,祭典代表賽夏族的信仰核心,以及反應與達隘(矮靈)的傳說。後龍慈雲宮攻炮城是元宵節的傳統活動,在日治時期視為凝聚居民團結意識的活動,失傳一段時間後由慈雲宮將之復原,還是能發揮活絡地方的功能,上述三項民俗活動登錄為苗栗縣民俗類文化資產。
竹南中港慈裕宮的端午洗港儀式,是全台媽祖夏天少數的出巡宗教活動,也和當地的開發史息息相關,因此登錄為苗栗縣民俗類文化資產。
「客家八音」分成「南美濃、北苗栗」,苗栗的代表為後龍的「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已創立百年以上,包括陳慶松、鄭水火等一流樂師,影響許多北部客家樂團,因此登錄為苗栗縣傳統藝術類文化資產。
國際文化觀光局表示,在94年公布的文化資產保存法,確認「無形文化資產」的法律地位,無形文化資產包括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保存者及保存技術,舉凡傳統工藝美術、傳統表演藝術、民間風俗、節慶、信仰皆屬於此類。為維護文化資產,透過無形文化資產的登錄,可以促進文化傳承、發揚、藝術流傳等等功能,讓傳統文化獲得新生命。
國際文化觀光局局長林振豐表示,苗栗縣有客家、福佬、原住民、新住民等族群,具有多元的傳統文化,亦累積出豐富的文化資產。「後龍攻炮城」及「竹南中港洗港」代表苗栗本地的活力,並且凝聚當地居民共識、展現地方歷史的民俗活動。而深富族群意涵的「賽夏族巴斯達隘祭典」和「客家八音」相當有特色,審查委員認為有成為國定無形文化資產的潛力,將提送文建會爭取列入國定無形文化資產。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0.05.04
劉政鴻會勘研商三義舊山線辦復駛活動2010.12.01
竹南焚化廠戴奧辛檢測 未發現污染狀況2008.02.19
苗栗後龍慈雲宮射炮城為元宵系列活動熱身2010.09.17
獅潭國中游泳池啟用學子享受優質環境2009.08.18
人溺已溺苗栗縣民捐款賑災不落人後2008.02.14
苗縣98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吉祥物2010.03.22
市公所召開協調會議解決垃圾夢魘2008.12.06
苗市客家粄仔節最後一天仍熱鬧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