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復健改善暈眩毛病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中縣報導
2009.01.16
醫學研究數據顯示,全台灣有高達17%的人有頭暈困擾,等於兩千三百萬人口,有高達近四百萬人有頭暈症狀。
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滋圃表示,國內目前治療眩暈多採口服藥物治療,其實若加上復健治療,將可降低頭暈的不適,未來反覆發作的副作用也會降低。
張滋圃舉出個案,一位四十多歲的女士眩暈困擾三十年,長期靠藥物治療,進步情況有限,眩暈症狀反覆發作,經常感到天旋地轉、想吐、步態不穩。
張滋圃診治發現,她的兩側內耳平衡系統,也就是耳朵構造中的前庭器官已失去正常功能,導致眩暈症狀一直好不了。
張滋圃建議嘗試眩暈復健治療,兩個多月,困擾三十年的眩暈狀況漸漸獲得控制,每月暈眩次數下降許多。
張滋圃表示,造成眩暈的原因很多,其中前庭功能失調是導致眩暈的主因。
症狀輕微的病人透過前庭復健的物理治療方式,經過兩週,通常可以減輕症狀百分之五十,持續復健將能夠有效改善,當眩暈不再發作,就可以漸漸停止復健,時間長短因病人症狀輕重而異,像有三十年病史就必須復健半年以上,症狀將可大為改善,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張滋圃說,前庭復健在美國是一種行之有年的頭暈治療方式,對於改善頭暈的效果已獲得科學證實。
但是在台灣,除了傳統藥物外,透過復健來治療頭暈的情形並不多見,一般人也會疑惑「頭暈居然可以靠復健來改善?」前庭復健是透過簡易的眼球動作控制。
重複性頭部運動;平衡能力訓練,如:沿障礙物轉圈、走八字型、球類運動;前庭功能性活動,如:行走間轉頭、軟墊上原地踏步等適應運動,患者也可以輕鬆在家自我做復健,更沒有藥物的副作用。
台中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廖玟玲表示,前庭復健能降低眩暈感以促進姿勢穩定、透過代償運動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還可以恢復體適能,使得病患生活品質與沮喪焦慮的情緒都能獲得改善。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4.01.22
內政部次長蕭家淇慰勉石岡分駐所2014.04.29
中市分局長魏慶賢發送社區治安簡訊2009.08.13
國際獅子會聯合賑災2017.05.06
年少染毒今擁槍販毒導致妻離子散2008.02.28
泰雅服飾織品展3月1日開展2014.06.17
中市四年來農發建設經費編列達82億2015.09.12
林佳龍提五大政策打造台中成運動城市2011.09.05
台中通緝犯偷車騎遇警摔車被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