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減緩失業潮 財經團隊大挑戰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錫卿/台北報導
2009.01.06
「馬總統,我只要一份工作!」當馬英九在新年前接受電視專訪時,一名含淚婦女對著電視機哀哭、吶喊述說的畫面,令上百萬勞工動容;難怪,馬英九在新年元旦文告中呼籲,企業盡量不要裁員,政府也將會提出二十萬人大型就業計畫。
在鼠年的金融海嘯之後,今年必然伴隨著大規模的企業倒閉、嚴重的失業潮。如何讓失業對民眾與社會的影響降到最低,將是馬政府是否贏得民眾支持的關鍵。
近百萬人失業 百年罕見
新年伊始,經濟部初估今年出進口雙雙衰退,顯示出口導向的台灣,未來只能靠內需,包括民間消費或投資,以及政府公共支出,否則今年失業大浪潮,可能會鋪天蓋地席捲全台,屆時難免哀鴻遍野,已引起在野黨疾呼並嚴重關切。
雖然,勞委會已提出「立即上工計畫」、「企業育留專案計畫」等,這只是救急措施,雖值得肯定,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目前政府舉債拚經濟,且提出二十萬人大型就業機會、及「愛台十二項建設」、「新鄭和計畫」、「鯨貿計畫」等,但問題是,政府舉債後,如何擴大支出,且盡速到位,讓人民有工作做,減低失業潮,這是與時間賽跑,絕不可拖延、怠慢。
舉債擴大內需 降低衝擊
若以一人背負三口的家庭為例,目前國內失業人口逾五十萬人,已影響到一百五十萬人,這只是保守估計,若以勞工團體估計,失業人口早已逼近百萬人,受影響人口高達三百萬人,顯示今年失業問題嚴重性,百年罕見。
在馬政府財經首長中,民調評價最佳的央行總裁彭淮南已開金口說,今年下半年比上半年景氣好,但大家關切的是,縱使下半年景氣復甦,但可能是「失業型復甦」,並非是真正全面性景氣復甦,失業問題依然存在。
保飯碗,要保持競爭力,這是市場法則;但在這波世紀海嘯中,許多人都被捲入受傷。民眾要的不多,只是一份工作尊嚴而已。
馬政府一定要正視即將上場的失業潮,對台灣民眾與社會可能造成的重創,如何以最有效益的方式,減緩甚至壓制失業潮的發生,將是財經團隊今年最嚴酷的挑戰。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1.01.19
歲末送暖 企業關懷弱勢獨居長者不落後2009.01.12
違規癮君子網咖最多2012.02.14
北市府積極管理私立就業服務機構 打造就業2014.04.30
「郝立強」接任國民黨副主席 躋身權力核心2007.11.10
雲林舉行新移民人口政策宣導活動2012.09.01
政院財經會議勞團反外勞鬆綁2011.10.19
破獲剝皮酒店來電假交友真詐財案2008.06.29
行政院長劉兆玄視察高雄國際機場航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