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大埤酸菜尾研究成果發表會
台灣新聞網記者蔡鳳敏/ 雲林報導
2009.01.20
雲林縣大埤鄉以出產酸菜(台語:鹹菜)聞名全省,目前量已佔全省之酸菜市場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每年產量約9萬公噸,因而獲得了「酸菜王國」、「酸菜的故鄉」之美稱。
「酸菜」的原料作物是「芥菜」,由於在醃漬的過程裏使用了大量的鹽,酸菜起出後,高鹽份的鹽水流入附近溝渠造成附近的土壤鹽化而無法耕作,於是政府規劃成立酸菜專業區,以集中醃製統一處理廢鹽水的方式來保護土壤環境,但目前酸菜專業區的酸菜桶槽只有216座,尚無法應付全鄉約二、三千桶的需求。
依據雲林縣政府的調查,雲林縣大埤鄉的酸菜副產品之酸菜尾全年產量為21,000至27,000公噸,目前多以就地棄置、掩埋或焚化等方式處理,影響環境衛生,因醃漬後的廢水含高鹽分,使當地土壤有鹽化現象。酸菜尾原則上是芥菜的葉子加上醃製時添加的10-15%食鹽,若將其利用作為鹽磚的原料,除了所含高量食鹽之外,其他的成分也可以被牛隻充分利用,除了可以直接添加入飼糧之外,粉狀或塊狀的自由採食礦鹽也是常見的礦物質供給方式。只要食鹽含量為30-40%以上,就可以配製出自由採食礦鹽(Underwood and Suttle, 1999)。 利用酸菜副產品製造畜牧用鹽磚成果報告:
1.泌乳羊對自製鹽磚的接受度高於市售鹽磚,自製鹽磚的採食量顯著高於市售鹽磚(13.68±1.90vs.4.01±1.12公克/頭/日)。
2.泌乳牛與肉牛則對自製鹽磚與市售鹽磚接受度相似。
3.自製鹽磚對泌乳羊、泌乳牛、肉牛的飼糧採食量、產乳量或增重無負面影響。
4.台牧合作社與台灣大學合作利用酸菜尾副產品製造畜牧用自由採食鹽磚,目前已開發完成
5.依國內酪農戶牛羊飼養頭數預估,畜牧用鹽磚使用量約在2,000公噸,目前國內並無生產自製之鹽磚,酪農均以進口方式取得,飼養成本相對較高。
6.台灣區牧草生產合作社正式投產後每年可處理25,000公噸酸菜尾副產品(乾物率6%) ,生產台牧自製鹽磚1,500公噸,提供國內需求量75%以上,除降低酪農戶餵飼成本外,並可減輕酸菜尾副產品對環境的影響。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9.09.11
雲林好視上場 擴大愛老眼鏡服務免費配鏡2015.03.17
露天咖啡座交易毒品 警方埋伏逮人2021.11.24
照顧失智長輩 同鄉總會捐贈3500條「愛心智能手環」2016.10.25
雲林分院注入新血加入醫療服務行列2022.01.19
2022斗六燈會Light One Douliu展現城市新風貌2021.08.18
嘉義可以雲林不行?雲林縣長張麗善批:蔡英文糖廠觀光列車承諾持續跳票2024.05.08
雲林縣立委劉建國爭取林北大坑步道階梯增設 林業署召開施工說明會2014.10.24
民進黨議員參選人簽署承諾書貫徹政黨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