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4/20
Saturday
02:11

高醫、屏大及八卦寮文教基金會簽約推廣馬術治療助慢飛天使成長茁壯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
2021.01.20
馬術不只是運動,也可用來做復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八卦寮文教基會及國立屏東大學日前簽約合作,為多重身心障礙病童推動馬術治療,並將建立大數據庫,讓馬術治療更具醫學基礎,有效地來幫助「慢飛天使」成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鍾飲文,與致力於馬術治療18年的八卦寮文教基會董事長余政憲,及積極投入特殊教育的國立屏東大學校長古源光等人,16日在高雄醫學大學校長鐘育志的見證下,三方共同簽署馬術治療交流合作協議。會後並舉行馬術治療應用與發展研討會。促成此次合作的屏東大學老師張茹茵希望未來將醫療器材導入病童的療程檢測評估,讓馬術治療提供更具體的醫學數據。
馬術治療研討會主席、高醫外科部主任林志隆表示,馬術治療可追溯至西元前5世紀,希臘利用馬為傷兵做復健的神話故事,1927年比利時首先利用馬背為身心障礙者提供治療,1953年英國首創傷健策騎協會,至今全球有24個國家發展馬術治療,台灣於1998年成立「中華民國傷健策驗協會」正式推展馬術治療,期待馬術治療、醫學與學術的三方合作,讓發展遲緩的「慢飛天使」能成長茁壯。
本身是馬術高手的高醫外科教授關皚麗指出,馬行走的節奏與運動狀態和人走路的姿態接近,對於肌肉萎縮、中風、腦性痲痺等病人可以透過騎馬來增加平衡感及肌耐力。她和同樣是醫師的另一半從2000年就開始推廣馬術治療迄今。
八卦寮文教基金會自2004年起,推展多重身心障礙兒童馬術治療,過去與屏東大學特教系簽訂產學合作,現在加入高醫,將在課程前後評估時,透過核磁共振造影(MRI)了解病童的治療情形,建置大數據資料庫,讓馬術治療能有學術基礎,提升治療成效。
一名近5歲的蔡姓女童,在出生11個月大時才會翻身,比一般嬰兒慢了4個月,家長憂心如焚,帶著她全臺四處求醫,但都查不出發展遲緩的原因,去年開始接受3個月的馬術治療後,原本站不穩、容易跌倒的她,現在能在媽媽的扶持下,挺直地站在馬背上匍匐前進。看著女兒進步神速,並和馬兒成為好朋友,女童的媽媽欣慰說:「再辛苦都值得了!」

圖說:在高醫大校長鐘育志(左)見證下,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鍾飲文(中)、國立屏東大學校長右源光(右2)及八赴寮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政憲(左2)共同簽署馬術治療交流合作協議。右為高醫外科部長林志隆。(記者張美惠/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