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4/19
Friday
13:01

雲林農田水利會舉行斗六大圳通水典禮

台灣新聞網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
2020.05.18

雲林農田水利會於林內鄉觸口派駐站斗六大圳分水門前,舉行斗六大圳通水典禮。典禮由洪國浩會長主持,大斗六灌區會務委員、水利小組長、班長,農民會員及水利會員工共200餘人與會,敬備三牲酒禮等祭品,敬祭天地,祈求風調雨順,通水順利,國泰民安,五穀豐收。
灌溉大斗六地區的「斗六大圳」從興設到今年已經超過73年了,七十多年以來,斗六大圳灌溉了大斗六地區一萬餘公頃的農地,滋養孕育了無數的「斗六人」。1947年,斗六大圳的創建人之一謝堡丁先生,也是雲林農田水利會的前身--斗六農田水利會的會長,曾在斗六大圳興設前發下豪語,要讓大斗六地區石礫上將生長花果。
斗六大圳與謝堡丁會長雖然不如嘉南大圳及日本水利工程技師八田與一先生,那樣廣為人知,然而斗六大圳其實是光復後第一個由台灣人自行設計興建的水利灌溉系統。1947年8月工程開始興設,日本人已經離開,苦於工程人員不足,再者,年初發生二二八事件,政治上不安定,而經費財源更是苦無著落,當時甚至由軍方派出兵工部隊,支援工程的施作,1950年,得到了關鍵性的「美援」才使得工程得以順利進行。在謝堡丁會長與所有工程團隊的努力之下,打破了當時崇拜日本人工程技術的迷思,終於完成斗六大圳的興建。
水源取自濁水溪,斗六大圳的水權起自每年的5月15日,迄於12月31日,灌溉大斗六灌區一萬餘公頃農田。大圳流經林內鄉、斗六市、古坑鄉及嘉義大林鎮等四鄉鎮市共23村里。經過自1月1日至5月14日,近半年的停水期間,灌區內農民會員殷切期盼通水,尤其大斗六灌區稻米、蔬果包括文旦、柳丁、火龍果…等農產品,需水孔急。
洪國浩表示,斗六大圳歷經5個多月的停水,灌區農民大旱望雲霓,終於通水了,大家以虔誠謙卑的心,遵循古禮,敬祭斗六大圳的圳頭,祈求今年通水平安順利,農民的用水無虞。
典禮在雲林農田水利會長洪國浩與斗六區會務委員包括楊鎮文、黃竹城、黃賢哲、劉瑞德等委員共同啟動水門,正式通水後,圓滿完成。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