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4/04/26
Friday
07:41

推動漏水防治計畫 降低管網漏水率

台灣新聞網記者袁鴻祥/台北報導
2012.05.22
臺北市政府表示,臺北自來水事業處加速整頓供水管網系統,先後推動漏水改善中、長程計畫,預計投入230億元推動漏水防治,不僅汰換更新配水管,更全面免費將用戶外線給水管更新為最先進的不鏽鋼管材,讓臺北管網能夠跟先進國家一樣,更有效率地運用有限的水資源。目前推動的20年長程計畫,預訂至2025年將漏水率降低到10%以下。 水處表示,為了稽核管網改善的成效,北水處採用「小區計量」作為評核的工具,將供水管網分割為獨立的供水區塊,裝表計算漏水率,再挑選漏水最嚴重的小區優先汰換管線,除能夠有效檢視廠商施工成效之外,更能提高執行效率,並且把每分錢都花在刀口上。2011年底的漏水率已下降至20.51%,比起計畫開始的28.44%,大幅減少將近8%,約9,176萬噸水,統計2003年至2011年汰換老舊漏管線1,342.4公里,年平均汰換率為2.41%,連續9年超過IWA(國際水協會)建議值1.5%。 水處表示2011年售水量約為59,523萬噸,與2010年相當,售水量之收益係由民眾使用水量繳付之水費,民眾用水習慣之多寡將影響水處收益。漏水量之多寡雖不影響售水量之收益,惟漏失水量之生產成本將造成損失,其中成本包含購買原水費、動力費、水處理藥品費及供水變動成本等項目。經計算2011年因漏水損失之成本約為1億4,624萬元,比較計畫開始之漏水損失成本2億4,829萬元,已減少成本損失1億206萬元。 水處說明,雖然漏水改善長程計畫目前尚未執行完成,但漏水防治的努力已經逐漸顯現功效,管網體質逐漸變好。回顧2009年1至7月降雨量,其實與2002年抗旱時期相當,但未導致限水之原因,主要係因本府北水處致力於管網改善之成果。由於2009年1至7月相較於2002年同時期每日減少配水量27萬噸,換算為原水量全年減少約1億噸原水(約1/4座翡翠水庫水量),不但讓臺北地區在旱季用水無虞,還能同時支援石門水庫供水區域。此外,由於2011年梅雨延遲,本府北水處全力支援新北市(包括淡水、八里、板橋、新莊、汐止等地區)及北桃地區供水,每日最高支援水量達48萬噸。 北水處進一步說明,世界最大的自來水協會組織-國際自來水協會(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 ,IWA) 為了使全世界自來水相關業務管理能獲得有效及持續的發展,並建立該領域之專業交流平台,特別設立「工程革新獎」(Project Innovation Award),每2年選拔表彰世界各地於技術、研究、設計、規劃、營運管理等各領域具有卓越貢獻之優秀自來水機構及相關民間企業,由於名額有限,過去兩屆得獎者皆為先進國家或國際性知名企業,門檻甚高。 2010年北水處首次以「小區計量工法執行漏水防制與管理」為專題,報名IWA該獎項選拔,即榮獲規劃組榮譽獎。除了充分肯定北水處推動全方位漏水防制及發展小區計量技術外;能在眾多歐、美、加、澳、日等先進國家46個公民營自來水及工程顧問等機構激烈競爭下脫穎而出,且成為臺灣自來水界有史以來唯一獲得的國際性大獎,更屬難能可貴。 水處強調,由於臺灣降雨在時間及空間上之分佈極不平均,每人年平均可分配的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2%,列為第18位缺水國家,所以每一滴水都必須珍惜。然而,管網在輸送自來水的過程中,難免發生漏損,因此降低管線漏水率,在水資源匱乏的當下,更顯重要。一般人都聽過「醫生怕治嗽、師傅怕抓漏」的俗諺,其實,要有效控制漏水,對於世界各國而言都是難度相當高的問題,水處以一步一腳印的作法,逐年將老舊管線汰換成材質優良的耐震管材,並利用科學方法加強防漏與系統改善,以期早日達到降低漏水率目標。
返回上一頁
TOP